Z 世代員工好難搞?是活在平行世界嗎? 解析Z 世代工作觀 掌握管理新生代驗光人員的撇步


 

       您的店裡也有Z 世代員工嗎?隨著Z 世代(1997 年後出生)逐漸成為職場主力,了解他們的工作觀念對於管理新生代驗光人員至關重要。Z 世代成長於數位化和全球化的環境中,擁有獨特的價值觀和職場需求,對於傳統的職場規範和權威有更多的質疑,因此和許多資深門市管理者產生了不少衝突,讓許多視光前輩不免感嘆:Z 世代員工真的好難搞啊!
 

       隨著視光求職旺季的到來,即將有更多Z 世代生力軍進入產業,本期《當代》將接續上一期畢業專題,採訪在視光學界耕耘二十多年,對各世代視光學子都有深刻了解的台北市驗光師公會劉祥瑞理事長,以及有四年工作經驗,活躍於網路社群的Z 世代驗光師Betty。透過探究新舊世代的差異,讓資深的門市管理者更能理解年輕人的想法,掌握管理下個世代驗光人員的撇步。

 

後浪來了,他們是誰?

.Z 世代介紹

       Z 世代泛指1997 年至2010 年間出生的族群,他們是首批數位原生族群,一出生就有網路、有Google,所以也時常被稱為「數位原住民」。

 

網站用_企劃專題(z世代)-04.jpg

 

       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當今的Z 世代人口約410 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7%,目前進入職場的Z 世代則已佔總勞動人口的20%;外媒的研究更顯示,Z 世代預計將於2030 年成為全球消費力最強的群體,超過嬰兒潮世代於同齡時的表現。由以上種種可見,無論是對於消費市場或人力市場,都不能輕忽這批逐漸步入社會、職場的群體對整體社會所帶來的影響。

 

網站用_企劃專題(z世代)-02.jpg

 

.Z 世代的特質

       不同世代的價值觀差異源自於不同的成長環境,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演進,每個世代展現出的工作價值觀和特點也各有不同,因此,想了解Z 世代的行為和思考模式,也應該先從他們的生長背景看起。
 

       Z 世代的生長過程中發生過三件世界大事:2001 年震驚全球的911 事件、2008 年帶來經濟大衰退的金融危機,以及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這樣的背景下,Z 世代從小生長在危機意識瀰漫、青年失業率高漲的環境之中,相較於Y 世代更早進入務實階段。而求學階段遇到疫情,則導致心理健康問題受到影響、溝通方式改變導致與他人面對面互動的能力相對不成熟等等。以下筆者也整理出從各調查研究中顯示Z 世代普遍所具有的特質:

 

▶︎傾向使用訊息溝通
       經過疫情洗禮,Z 世代在求學階段少了許多與他人實體互動的機會,使得他們更習慣使用數位的方式進行人際互動。亞大視光系曾榮凱系主任就曾分享:「Z 世代學生什麼事都習慣傳LINE,我曾經跟學生說要『面對面聊』,結果不到五分鐘就宣告失敗。」依據Cheers 雜誌與Dcard 聯合進行的「Z 世代全方位萬人大調查」也顯示了相同的結果:在人際溝通上,Z 世代最習慣採取的模式是「Line傳文字或貼圖」,其次才是「當面說明」,而僅有5.1% 的人習慣打電話。

 

網站用_企劃專題(z世代)-05.jpg

 

▶︎不受框架侷限、注重彈性
       因為出生在經濟動盪的時代,面對未知徬徨的世界,Z 世代普遍認為這世界沒有一套能倚靠的標準,因此他們多半習慣「靠自己」。身處環境網路資料富饒、取得學習資訊便利性高,培養出Z 世代獨特的思考能力,使得他們多半具有創業家精神,且相較於前幾個世代要來得抗拒傳統體制。劉祥瑞理事長也觀察到:「Z 世代從小接受源源不絕的資訊刺激,讓他們比先前世代的人反應來得快。這個世代的年輕人面對問題很多時候不是『不行』,而是『不要』。這也造成許多職場前輩在不清楚世代變化的情況下,紛紛感嘆這群年輕人難溝通。」

 

網站用_企劃專題(z世代)-07.jpg

 

       雲科大〈Z 世代工作價值觀探討〉論文( 何雅婷,2023) 中就指出,Z 世代具有開創精神,看中工作的自主性與彈性,有54% 的Z 世代想要自行創業,且較強烈的個性使得他們對工作有更多的要求,稍有不滿就會換工作。這部分也與先前寶島眼鏡周克倫人資長所分享的視光業界觀察相符:「Z 世代年輕人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平均待半年就會離職。他們不想在同一個地方待太久,想去外面的世界尋求新的刺激。」
 

▶︎在乎即時回饋
       由於Z 世代擅長在生活中運用網路與3C 設備協助他們隨時解除疑惑和與人聯繫,這種追求「速度」的習慣,使得Z 世代相當注重當下的刺激,因此無論是在人際相處還是工作上,及時反饋對他們而言都格外重要。Z 世代驗光師Betty 分享:「網路世代每天獲得的資訊量太龐大了,所以在面對工作時,相較於隱諱、抽象的暗示,『乾脆的指引』能協助我們更快理解。」

 

網站用_企劃專題(z世代)-03.jpg

 

       然而,這種偏好簡短、便捷、及時滿足的習慣,讓Z 世代普遍缺乏耐心且專注力相對不足,同時意味著主管若無法在短時間內讓員工看到一份工作的「意義」,就很難把人才留住。

 

Z 世代的工作價值觀
 

       從上述所描繪的Z 世代群像中可以發現,普遍對於Z 世代的評價,不外乎就是不努力、不積極、一言不合就離職。那麼Z世代的工作價值觀到底是什麼?資深視光管理者到底該如何管理他們,甚至善用他們的優點,引導他們成為最佳的幫手呢?

 

🛎️比起薪資,更在乎工作價值

       Betty 表示:「有別於前幾代終其一生追求社會期待,身處視光產業的Z 世代年輕人,則更傾向專注在個人的生涯發展規劃。因此,當我們在遇到職場上的生長空間受到限制時,就有可能果斷選擇離開。」劉祥瑞理事長則分享:「比其前幾個世代在職場多半重視『我能帶給公司什麼?』,Z 世代普遍較在乎『我能得到什麼?』,但有趣的是這個『得到』不一定是有形的薪資,無形的工作價值反而是影響Z 世代去留的關鍵。」

 

💡給管理者的建議

       專業與商業的平衡是《驗光人員法》通過後,每位從業人員都需面臨的問題,如何提高員工在醫事專業上的成就感,則是店老闆可以著墨的課題。舉例來說,單從商業考量而推銷貴的產品給客人,和經過詳細的專業驗光後,依據客人需求推薦訂製片,所達成的業績可能相同,但後者必然能使員工得到較高的成就感。如果店老闆能在工作上給予Z 世代充足的專業發揮空間,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就更有機會吸引他們留下來。

 

🛎️抗拒傳統體制,排斥上對下關係

       比起「上對下」的工作模式,「夥伴」關係更符合Z 世代對職場環境的期待。他們希望在職場中能擁有自由表達意見和想法的空間,甚至參與決策和工作的發展。此外,他們也期望能透過被賦權的方式提升工作動力與信任感。

 

💡給管理者的建議

       嚴格的管理與監督方式對Z 世代員工已經不管用了,且容易帶來反效果。劉祥瑞理事長建議:「主管們請以溝通、鼓勵或讚美取代權威命令和責備。」採用平等和尊重的管理模式,能讓員工能在溝通互動中感受到自我價值。Betty 也分享了同樣的觀點:「身為醫事人員,『專業』是許多Z 世代驗光師最注重的事,因此前輩若只能『拿資歷來壓人』,對年輕一輩說服力會比較低。」保留給適當的成長空間、在一旁適時地用經驗和專業實力為Z 世代引路,會是比較合適的做法。

 

🛎️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

       Z 世代強調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拒絕過度加班和無意義的應酬。他們希望在工作之餘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我成長和休閒活動,更因此出現「在職離職(Quite quitting)」的工作態度:雖然在職,卻像要離職的人一樣,僅完成工作的最低需求、拒絕自己職務範疇外的額外工作。

 

💡給管理者的建議

       眼鏡店門市可能比較難以彈性工時或遠距辦公增加Z 世代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掌握度,但這並不代表主管無計可施,完善的休假制度、提供專業培訓和學習機會、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資源等等,都是值得施力的方向。若能讓員工感覺受到身心需求受到重視,自然也能增加他們對於工作的積極度,願意在職場中貢獻自我價值。

 

🛎️追求即時的工作反饋

       大量資訊刺激除了使得Z 世代注意力偏低,也讓他們習慣於用最短的時間換取最大的資訊與效益。喜歡使用社群媒體發文,並期望得到同儕的即時評論,這樣的習慣也逐漸跟著Z 世代進入職場。

 

💡給管理者的建議

       Z 世代習慣使用較口語化的語言進行溝通,且習慣節奏較快的工作模式,他們希望獲得快速反饋和即時回應。所以如果企業或店老闆可以盡快回覆員工的問題、提供反饋,就容易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主管回饋要點:精簡且易懂的訊息、提供溝通機會,避免單向輸出。

 

如何善用Z 世代的優點
 

       身為數位原住民的Z 世代,從小透過網路認識世界,並善於運用、整合各種資源,因此除了參考前述建議、因應他們的互動模式提升工作順暢度,店老闆們也可以多加善用Z 世代的優點讓門市經營事半功倍:

科技

       「Z 世代對網際網路、電子產品的熟悉度相當高,因此善於利用社群經營、Google 評論和資料登錄統整等技巧,協助眼鏡店中的業務進行。」Betty 依據自身在工作中的經驗分享道。從小接觸網際網絡與科技產品,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上容易比之前沒使用過的前輩們更上手。

社群

       Z 世代重視認同感,網路流通快速的今天,線上社群更成為同儕間的重要資訊傳播管道。劉祥瑞理事長表示:「所謂『以夷制夷』,經營者可以善用這樣的特性協助門市線上及線下銷售。」透過Z 世代獨特的交流語言、消費習慣,是拓展該世代消費群體的好機會。

 

網站用_企劃專題(z世代)-06.jpg

 

反應力

       理事長表示:「學習力強、爆發力強、具有創造力是我所觀察到Z 世代讓人驚豔的優點。」Z 世代身處資訊爆炸的年代,各種刺激讓他們比以前的人有更快的反應力,不侷限於遵守既有的規則,也造就他們靈活多變的特性。理事長肯定地說:「只要把他們放對地方,就有機會得到預期以外的收穫。」s
 

網站用_企劃專題(z世代)-08.jpg

 

       職場由多世代員工共同組成運作,掌握不同世代的特質及價值觀,針對每個員工制定合適的管理方案,已成為管理者當今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之一。因此,身為資深主管、前輩,在遇到新世代後輩「難以相處」的情況時,不應一心只想著「如何改變對方」,寶島眼鏡周克倫人資長表示:「我們改變不了Z 世代,前輩們只能從自身進行調整。」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並從職場環境和管理方式做出改變,才是能有效留用人才的正解。
 

       劉祥瑞理事長在訪談中呼籲:「時代在變,也請大家隨著Z 世代一起改變吧!」希望藉由本篇文章所整理的統計資料與各路心得,有助於各位業界前輩找到與Z 世代驗光工作者的相處之道,讓驗光人員可以團結一心,持續為產業、為國人的視力共盡心力。

 

台北市驗光師公會劉祥瑞理事長

       劉祥瑞理事長在視光學界耕耘二十多年,先後於仁德視光科與馬偕視光科擔任科主任,現今則為仁德醫專校級顧問。理事長在台灣視光界桃李滿天下,並且受到許多學生的敬重,因此本期當代邀請理事長與我們分享他多年來和年輕視光學子、Z 世代驗光師相處時的觀察,並提供店老闆們一些與後輩共事時的建議。

 

驗光師Betty

       想知道如何與Z 世代驗光師相處,除了從網路資料、業界前輩的經驗解析,當代也特別邀請到活躍於社群的Z 世代驗光師Betty,希望能從年輕人自身的觀點了解這個議題。Betty109 年畢業於馬偕視光科並考取驗光師執照,目前在視光業界已有四年的工作經歷,同時她也經常於社群、部落格分享視覺筆記。

 

延伸閱讀:

畢業季企劃專題(一):畢業季到來 盤點台灣視光人才發展現況 視光新鮮人與雇主如何雙向理解 完美接軌?

 

採訪/資料整理:當代眼鏡雜誌編輯部

Copyright © 1984-2023 Modern Paper Design. All rights reserved. 摩登出版社/當代眼鏡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