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宣瑜(中臺科技大學視光系教授/健康科學院院長)
每天用眼過度?
你可能有「眼睛合不攏」的問題!
當我們長時間閱讀、工作或滑手機時,雙眼需協同完成「集合」(convergence)與「融合」(fusion)的動作,才能維持清晰、穩定的視覺。但若這項雙眼協調功能失調,特別是在無法順利聚焦於近距離目標或將兩眼影像整合時,便可能出現眼睛痠痛、視線模糊、頭痛,甚至複視等症狀。
這種現象在眼科與視光學中稱為「內聚不足(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 CI)」,是常見卻經常被忽略的雙眼視覺功能障礙。隨著現代人近距離用眼的需求增加,CI的盛行率也逐年上升。傳統訓練方式如筆尖訓練或棒棒訓練雖具療效,但多數患者難以長期配合。
為提升訓練成效與可行性,我們研發了一種全新的視覺訓練系統:自動雙旋轉Risley稜鏡系統(Automatic Dual Rotational Risley Prisms, ADRRPs)。此裝置透過可旋轉的稜鏡與手機App控制介面,模擬不同視覺情境以引導眼球做出正確運動,有效促進雙眼協調,改善視覺症狀。
ADRRPs如何幫助眼睛做訓練?
本研究共招募56名年輕成人(20至24歲),隨機分配為實驗組(配戴ADRRPs進行視覺訓練)與對照組(配戴平光鏡)。兩組皆接受15分鐘的聚散訓練,並在訓練前後評估視覺功能,包括:眼位(phoria)、集合近點(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 NPC)、正/負融合儲備(Positive/Negative Fusional Vergence, PFV/NFV)、融合靈敏度(Vergence Facility, VF)。
此外,我們也針對3位CI受試者的個案進行為期12週的追蹤訓練,每週3次、每次15分鐘,並使用CISS(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 Symptom Survey)問卷追蹤症狀改善情形。
<圖1>ADRRPs裝置與訓練示意圖
視覺訓練後視覺功能表現
研究顯示,僅15分鐘的ADRRPs訓練即有明顯的視覺功能改善:
NPC
由平均6.11±2.52公分縮短至5.77±2.30 公分(p=0.023)
VF
由13.75±4.10提升至16.50±4.42 次/分鐘(p=0.007)
PFV
在6公尺與40公分距離測得皆有顯著提升(p<0.001與 p=0.012)相比之下,對照組在上述指標上並未出現顯著改變。
長期追蹤:
內聚不足受測者視覺功能皆有明顯提升
針對三位CI個案進行的12週訓練顯示:
CISS症狀問卷分數
平均下降超過15分
NPC
改善至5公分以內
PFV
進步幅度達15至 25Δ(稜鏡度)
這些結果顯示,ADRRPs不僅能於短期內改善雙眼視覺協調,也具有潛在的中長期提升視覺功能應用。
<圖2>三位CI個案CISS、NPC與PFV的改善趨勢圖
結論與未來應用前景
ADRRPs系統結合自動化雙旋轉稜鏡技術與智慧型手機應用介面,讓視覺訓練不再困難,也不再枯燥。研究證實,無論是健康族群或視覺功能障礙患者,都可藉由此裝置在短時間內強化雙眼協調能力、減緩不適症狀。
未來,ADRRPs系統具備高度應用潛力,可望廣泛應用於臨床視覺復健、學齡兒童的視覺保健,以及居家個人化的視覺功能訓練。它不僅是一項融合光學與數位科技的創新裝置,更為視覺健康帶來全新的解決方案與希望。
附註:本研究已發表於期刊Ophthalmology and Therapy,2024年,第13卷,頁3189‒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