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有「圓錐角膜」?


作者:林昌平教授,德國漢堡大學醫學博士,現任高雄德昌眼科院長

文章出處:www.eyecity.com.tw

 

由於診斷儀器的進步,圓錐角膜的診斷越來越精準,誤診也越來越少,相對地,過度診斷的情況卻有上升的趨勢。


近日遇到數個被診斷為圓錐角膜的病患求診,要求第二意見,想確診是不是圓錐角膜。當答案為「是」時大概沒什麼爭議,考慮接下來怎麼處理就是了。可是當答案為「不是」,病人及家屬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一種是如獲大赦,謝天謝地;另一種則正好相反,認為「既然前一個權威說我是了,憑什麼你說不是?」很奇怪的想法,那你要第二意見幹嘛?
 

圓錐角膜不易被診斷
其實在某些病例,要斬釘截鐵地說是或不是圓錐角膜,並不是那麼容易,因為這不是一個黑或白的診斷,會來到門診的此類病人,多數是淺灰至深黑的狀況。要確診圓錐角膜,通常須具備幾個變化:前角膜凸出,後角膜凸出,相對位置變薄,若這些變化都很確定,我們當然可以明確地下診斷。但是若變化很輕微或只有一種變化符合,診斷就會有點不確定,最好的方法就是持續追蹤檢查。


以一個45歲高度散光400度的病患,角膜地圖儀顯示蝴蝶結,只是下半部較上半部略微凸出,若診斷為圓錐角膜,其實有點庸人自擾。只要病人不去做雷射近視手術,半年追蹤一下角膜地圖儀已經足夠,等年齡大了,開白內障時裝個散光人工水晶體,一切應很完美。但如果同樣情況發生在11歲的小孩身上,我們就須提高警覺,應更密集在二到三個月追蹤一下,假如有過敏性結膜炎或喜歡揉眼睛,應給予抗過敏藥水,勸導其不可再揉眼睛。

 

網站用_專業解析-02.jpg

 

建議持續追蹤檢查
臨床上,在東方人的眼型較易被誤診為圓錐角膜的病例,是上眼皮較垂引起的高度散光。它的特徵就是眼裂較小,上眼皮下緣離角膜的中心點很近,壓在角膜上緣,導致接鄰的角膜較膨出,誘發高度散光。當角膜地形顯示一個膨出區,很容易被醫師認為是圓錐角膜,不過因為膨出區都在上半部,不像圓錐角膜位於下半部,角膜厚度也不變薄,有經驗的醫師仍可以明確地區分。


一個在圓錐角膜灰色地帶的病人,若他的重點是要接受任何型態的雷射近視手術,那答案很清楚,有一點不正常都不應考慮,因為隱藏性或臨床前期的圓錐角膜,可能在接受雷射近視手術後就被誘發。如果並不考慮做雷射近視手術,確診與否就只是一個心理的問題,因為臨床上的處理都是不要揉眼睛及持續追蹤。

Copyright © 1984-2023 Modern Paper Design. All rights reserved. 摩登出版社/當代眼鏡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