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光產業進入轉型關鍵期:2026 落日條款屆滿,視光人力供需面臨全新挑戰


2026年1月,《驗光人員法》的落日條款即將屆滿,所有提供驗光服務的業者須設立合法驗光所並聘用具執照人員,這為產業專業化帶來契機,同時也揭示了視光人力供需間的結構性挑戰。

 

什麼是《驗光人員法》落日條款?
2026年1月,《驗光人員法》落日條款的寬限期即將截止,屆時尚未取得驗光師資格的業者,將不能再提供配鏡服務。這是因為法規規定,業者需要在法律生效後的五年內取得驗光師資格,否則十年後不得再從事配鏡業務,而這十年寬限期即將到期。

落日條款的細節
五年內取得資格:法律生效後五年內,業者應取得驗光師資格。
十年內不得配鏡:若五年內未取得資格,可繼續經營至法律生效後十年期滿。
2026年到期:《驗光人員法》的寬限期到期日為2026年1月。
影響對象:明年1月前未能提供合法驗光服務的業者將陸續退出市場。

 

國考錄取率不高,專業人力成長速度有限
根據考選部統計,2024年驗光師與驗光生的高普考錄取率分別為22.66%與28.52%,每年合格總人數約900至1000人,成為專業人力擴增的主要限制因素。由於特種考試已於2021年結束,現有未具證照從業人員若欲合法執業,僅能透過高普考。

 

網站用_特別報導-02.jpg

 

另一方面,國內雖有11所設有視光科系的大專院校,但受限於招生名額、少子化等趨勢,年產出畢業生約800至1000人,整體供給量有限,難以快速彌補新增需求。

 

網站用_特別報導-03.jpg

 

眼科診所加入人才競爭,驗光專業價值提升
除了教育與考試體系的供應受限,驗光人才的就業流向也正在改變。過去多數人力進入眼鏡門市,如今越來越多選擇加入眼科診所體系。據104人力銀行觀察,眼科診所釋出的驗光職缺逐年增加,薪資範圍自3.5萬至8萬元不等,並提供多元福利與專業進修機會。


診所對驗光人員的角色定位也從輔助轉向專業支援,包括視力檢查、隱形眼鏡驗配、兒童近視控制及術後追蹤等。驗光人員在醫療體系中的地位持續上升,也讓整體市場對高素質人力的需求水準同步提高。

 

專業化進程推動產業重組,連鎖品牌展現優勢
隨著趨勢日益明確,大型企業正積極布局。例如知名連鎖眼鏡集團近年來跨足設立眼科診所,並透過內部人才培訓體系擴大專業人力儲備,展現強勁的整合優勢。


然而,中小型眼鏡門市在地經營深耕、服務靈活,其轉型潛力不容忽視。面對即將到來的人力與制度挑戰,這些店家若能聚焦於專業驗光服務的優化、選品差異化、與顧客建立更緊密的信任關係,將有機會打造屬於自己的競爭利基。


事實上,在人力市場日趨競爭的情況下,能夠提供明確職涯發展、良好工作環境與個人價值實現空間的店家,往往更能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專業化並不專屬於大品牌,而是所有願意投入、願意提升服務品質業者的共同舞台。

 

政府與產業協力,才能打造可持續人力供應鏈
面對即將到來的制度轉換與人力需求高峰,政策端需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協助業者合法轉型。同時,產業與學界可透過強化產學合作、提供實習機會、建立明確職涯路徑等方式,共同優化人才培育與留任環境。


對現有從業人員而言,法規轉變雖帶來壓力,亦提供專業發展契機。積極考取證照、持續精進技能,將是因應產業變局的關鍵。

Copyright © 1984-2023 Modern Paper Design. All rights reserved. 摩登出版社/當代眼鏡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