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牙身分證」啟動 揭示醫療器材分工困境 驗光與牙技攜手倡議醫療專業尊重


2025年10月22日,由中華民國牙體技術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主辦的「假牙身分證正式發佈記者會」在立法院研究大樓會議室舉行,揭露假牙產業長期存在的亂象,也正式宣布「假牙產品資訊卡(假牙身分證)」制度啟動。此舉旨在確保假牙製作來源透明、材料可追溯,守護全民口腔安全。

本次記者會由新北市驗光師公會理事長黃群宸主持,現場亦有立法委員劉建國、王正旭、陳昭姿、及多位跨領域醫事團體(聽力、驗光、諮商心理、臨床心理、語言治療、物理治療、助產、職治等代表)共同倡議關注。

 

S__1267646468_0.jpg

 

醫療分工失衡 假牙亂象反映體制問題

牙體技術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林慶茂在會中指出,全台合法執業的牙體技術師僅約2,700人,執業率僅35%,市場上竟有過半假牙由未登記或未考照人員製作。部分診所甚至委外給未具合法資格的製作者,導致民眾配戴的假牙材料來源不明,潛藏健康風險。

 

S__1267646474_0.jpg

 

他表示:「這不僅是牙技業的問題,更是整體醫療分工體制的失衡。若連假牙這樣與人體密切相關的醫療器材都能被未經許可的單位製作,那全民健康誰來把關?患者口中的假牙若使用不合格材料,就像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屆時若出了問題、誰來負責?沒有人能保證!」

林理事長特別感謝黃群宸驗光師在過程中的協助,從三月份的「杜絕非法黑心假牙!」記者會,到這次的「假牙身分證發佈」行動,皆親力支援專業規劃與政策連結。

 

黃群宸驗光師:醫療專業應被尊重 不是口號

黃群宸表示,假牙議題所揭示的問題,其實與視光產業的現況有著高度的相似性。

「牙體技術師所面臨的困境,亦是我們驗光師長期面對的縮影——專業被忽視、執業權被壓縮、醫療器材供應型態缺乏客觀的專業介入,包含醫材的鑑別內容與仿單審定的過程,都硬生生的跳過了相關醫事職類。這些問題若不正視,除了損害專業人員的執業權益,最終更是讓民眾的健康安全與醫療可近性的權益受侵犯。」

 

S__1267646473_0.jpg

 

「醫療的本質在於專業分工,即便是不同領域的醫事專業受到不公平之對待,我們都更該積極展現出醫事團結的力量。」

他指出,醫療專業的價值不應只淪為口號或文字,而應在實際執行中落實:「我們必須推動醫療分工的真正落地,而非迂迴的空談。每一位醫事人員的專業,都是守護國民健康的重要防線。」

 

醫事團結 專業守護

本次「假牙身分證」制度的推行,讓假牙製作從「黑箱」走向「透明」,也象徵醫療專業自律與跨領域合作的新起點。

黃群宸呼籲:「從牙體技術師到驗光師,我們都應思考如何在各自的領域中,堅守專業倫理、勇敢捍衛執業權益、要求合理監管、並共同推動民眾健康教育。唯有如此,醫療體系才能回歸『以人為本』的初衷。」
 

Copyright © 1984-2026 Modern Paper Design. All rights reserved. 摩登出版社/當代眼鏡雜誌.